近日,继北京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从80万元上升至120万元后,浙江省绍兴市政府日前也出台了将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从60万元调整至80万元。
实际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多个城市都对住房公积金政策做出了调整,包括增加公积金贷款购房额度,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等。此外,一些政府部门还推出给部分购房者发放补贴的政策。
自去年以来,无论是针对存量市场还是新建商品房市场,多数地方政府都推出了多项微调式政策,以期刺激楼市。
对于这些微调式政策是否对市场起到了刺激作用,对楼市格局有何影响,2015年楼市走向如何,房企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等问题,世茂集团副总裁蔡雪梅、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经理何倩茹、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等多位业内人士各抒己见。
上述几位业内人士达成的基本共识是,微调式调控政策对楼市成交量会起到一定刺激作用,但持续性难以维系。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利用政策窗口期加快推盘,借此消化存货是一个好时机,购房者在政策窗口期购房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微调式政策拉升楼市成交量
北京、浙江省绍兴市等地方政府出台上调公积金贷款购房额度、发放购房补贴等各种微调式政策,这对楼市格局会有什么影响?
张宏伟:自去年11月份以来,多个城市出台了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等微调式政策。目前来看,在短期内,这些政策确实可以一些有效刺激需求入市,为市场带来一波放量的“窗口期”。对开发商来说,其也会利用这些政策红利窗口期积极推盘,借此快消化库存。
从历史上来看,每当公积金利率下降、额度增加等刺激措施出现,楼市成交量随之逐渐回升后,各地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则会承担一定压力,不少城市的公积金贷款余额随之将表现出“囊中羞涩”的局面。比如2013年,杭州、徐州、合肥等城市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向外界直言“余额告急”。当时,杭州、徐州宣布推出“个人住房公积金转商业贴息贷款业务”,以缓解公积金贷款猛增的压力,合肥推出公积金贷款“轮候制”,根据每月资金归集、提取等综合因素制定每月放贷计划,实行总量控制。
很多购房者可能都抢不到公积金贷款额度。鉴于此,依靠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措施对楼市的成交刺激有限,以此来刺激楼市需求具有不可持续性。
这种微调式的政策调整会不会成为2015年楼市调控政策的主线思路?
郭毅:调整公积金贷款上限的政策背景是这些城市房价上涨后,此前的贷款额度限制已经不能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贷款需求。已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的城市上调的贷款额度并不高,调整后可以享有低息房贷的购房人群依然以中低收入的刚需客群为主,并没有违背近几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方向。
因此,公积金政策的调整可以说是一项满足基本住房要求的惠民政策,有助稳定市场行情、促进刚需购房,但却不会对楼市产生诸如拉升房价、增加投资投机需求等不利影响,这样的温和性调控政策很有可能还会被其他一些城市效仿。
郭毅:随着房地产调控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自2014年之后,2015年全国楼市市场分化的局面还将继续。
因而,不同城市间的房地产调控也依然保持着方式方法上的分化,部分楼市形势趋于恶化、供过于求情况严重的城市需要通过减税、降首付来提振需求,而类似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并不缺少购房需求,采取渐进式的政策微调更利于稳定市场,因而也将继续在2015年延续。
|